本报兰州6月18日电中外30名专家学者、文物保护技术人员近日汇聚敦煌,为敦煌莫高窟85窟壁画病害进行“会诊”。
莫高窟85窟是一个大型晚唐洞窟,酥碱起甲、空鼓、脱落、粉化等多种病虫害并存,且日趋严重,尤其是酥碱起甲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最严重、对壁画危害最大、且最难治理的病害之一。过去,曾对部分洞窟中严重酥碱、起甲的壁画进行过一些抢救修复,但因对酥碱的隐患没有根治,修复过的壁画又相继酥碱起甲,而且病害发展迅猛,精美的壁画面临着严重毁坏的危险。1997年,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协商确定第二期合作项目时,将85窟壁画病害产生机理的研究列为重点。
通过专家学者讨论、分析和应用红外色度温度扫描仪对壁画进行的现场测试,专家们推断,85窟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在水的作用下,由潮湿环境造成崖体及壁画地仗中大量的氯化钠聚积,受相对温度、湿度的影响,不断地溶解、结晶,恶性循环,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返碱、酥碱病害。研究结果证明,当相对湿度达到76%时,氯化钠就潮解,降低时即重新结晶聚积,85窟水源来自窟前灌溉、下雨时的潮湿空气、雨雪水分沿崖体裂隙渗透、地下水的毛细上升等多方面。这一诊断结果,对莫高窟壁画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。